武警黔西南州支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暨新农村
建 设 五 年 规 划
为深入贯彻中央军委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胡主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抓好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实,依据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按照武警总部的要求,在总队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支队工作和驻地实际情况,为长期搞好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进和谐新农村发展,特制定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五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胡主席对西部工作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的指导思想为宗旨,充分展现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光辉本色。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创建和谐金州的活动中发挥支队官兵的积极作用。
二、组织领导
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在支队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支队长丁希权、政委李书红为组长、支队副政务龚俊为常务副组长、参谋长兰有祥、政治处主任徐飞、后勤处处长郭喜年为副组长,政治处副主任陈洪伟、副主任胡世红、司令部作训股长武 剑、政治处宣传股长卫胜昔、保卫股股长卫 生、保卫干事任建平、后勤处财务股长杨立宇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保卫股,由卫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由卫生、任建平负责联系和落实。在工作中,按照总部《关于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若干问题意见》,紧紧围绕黔西南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结合部队的任务特点,按照服务大局,确保中心,因地制宜,积极参与,发挥优势,有所作为的原则和以援建基础设施、结对助学,扶贫帮困为重点的援建工作思路,保证援建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
三、工作分工
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在支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长负主责,副组长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并对组长负责。办公室主要负责计划措施的拟制,日常工作的安排,人员行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的协调,日常工作主要由保卫股卫生股长和任建平干事负责抓好落实。
四、援建单位
1、兴义市黄草坝镇水井村
2、兴义市下五屯镇纳灰村
3、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
五、援建方式
一是根据驻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支队结合自身实际,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力资源、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于支持。
二是制定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远景规划,形成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常态化、经常化、延续化。
三是改变工作做法和思路,转变支援观念,把以前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中从资金和物品援建的方式的做法转换为技术和观念的更新,从“授人以鱼”转变到“授人以渔”。
四是采取逐步推进,分步援建的方法保证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扎实开展,分四步走:
第一步:(2007—2008)确定援建对象和目标阶段;按照军委和总部要求、总队安排;支队确定的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援建点有两个分别是兴义市黄草坝镇水井村和兴义市下五屯镇纳灰村。
第二步:(2008—2009)确定发展方式和目的阶段;结合两个援建点的情况实际,支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与两个援建点共同协商确定:“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步:(2009—2010)确定技术手段和方法阶段;在援建过程中,支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将与两个援建点的党支部加强沟通与交流协商,规划发展前景,一起谋划未来的发展,借鉴与学习发达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共谋发展,同时借助国家有关惠民政策,聘请学历高、技术好、经验足,有特长的人才参与。
第四步:(2010—2011)确定达到目的和效果阶段;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是一项长远、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最终目的和目标就是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和谐、文明、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六、援建内容
一是支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地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发挥部队的人力资源,大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水管网改和建设、平田整地等工程,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投身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下午屯镇纳灰村,植物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为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到该村搞好宣传教育,帮助搞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型农村;协助两个援建点的村民对村寨主、支干道和农户的进户道进行硬化。
三是实施卫生医疗服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支队卫生队到村卫生室采取技术上的帮带方式,倾心尽力帮助搞好村卫生室的建设。协助搞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提高村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巡诊治病,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是搞好技术帮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协助村民开展“一池三改”工程,帮助和支持援建点搞好沼气池,支援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科学技术。
五是搞好助学兴教。把助学兴教作为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造血”工程来抓。坚持把资助失学儿童复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开展“把爱心献给祖国的花朵,把真情洒在第二故乡”的助学活动,继续资助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在校学习。
六是搞好造势宣传。支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小组对两个援建点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针对两个援建点地处偏僻的实际,建议水井村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兴产业;建议纳灰村结合地处万峰林“大门口”的实际,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支队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古乐八音坐唱”队为两个援建点造势宣传,为两个援建点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七、工作要求
一要充分认清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和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始终把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在部队中深入开展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官兵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二要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工作大局,全力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有效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一方面要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教育部队严守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另一方面要忠实践行好使命,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三要着眼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四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援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着眼西部地区稳定发展大局,努力实现中心任务与援建工作的有机统一;必须把握部队的特点规律,逐步形成具有武警特色的援建工作机制;必须紧贴形势任务变化,不断推进援建工作创新发展。
五要坚持从部队和驻地实际出发,深入扎实做好经常性援建工作,1进一步加强兴义市黄草坝镇水井村和兴义市下午屯镇纳灰村以及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这三个联系点的各项援建工作;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和失学儿童的“1+1、”“2+1”帮助力度;3积极奋勇参加抢险救灾;4进一步开展好卫生队送医下乡活动;5广泛开展好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武警黔西南州支队
二〇〇七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