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家人防办颁发了《人民防空训练规定》和《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人防训练自此有了法规依据和政策支撑。有了新大纲,人防系统如何按纲施训?要注意解决哪些现实问题?人防训练离实战化目标有多远?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提升了正规化水平
记者:这次国家人防办制定出台人民防空训练规定和训练考核大纲,在人防建设发展史上尚属第一次,这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商则连(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主任):自从天空成为战场,防空就成为战备重点。因为,人防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战争中生存的最后防线。然而,新中国人民防空工作开展60余年来,尚未出台一部专门指导训练工作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形成一套训练与考核大纲。近年来,全国人防系统贯彻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大抓人防训练,掀起了群众性练兵热潮,但因为缺少统一的训练规定和训练考核大纲,各地在训练内容、方法和程序上标准各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训练效果。人防训练规定和训练大纲的颁布实施,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人防训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提升了人防训练的正规化水平。
记者:人们常说,“战场上的较量往往是从条令大纲的较量开始的”。那么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的基本定位是什么?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刘保庭(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略与国防动员系教授):2013年初,在国家人防办的统一领导下,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牵头,相关军区人防办、科研院所参加,组成编写办公室,承办编写组织工作。在2年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能力需求、训练现状,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措施,可以说人防训练规定和训练大纲是完全立足人防建设发展实际、符合人防训练特点规律的,同时还考虑到未来可能发展,满足今后5~10年人防训练需要。
《人民防空训练规定》共8章39条,分别从组织领导、规划计划、训练准备、训练实施、训练保障、考核评定等方面对人民防空训练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根据训练对象区分为8个分册。每个分册从组训与参训对象的实际出发,设置了共同训练、专业训练和演习三个部分并明确了具体的训练科目、内容和考核标准,对于什么人参加人防训练、训练什么内容、训练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标准、考核怎么组织都有了统一明确的规范。
记者:训练大纲去年4月在8个省区13个人防重点城市进行了试训。试训成果如何?新大纲是否根据试训结果进行了修改?
刘保庭:部署完试训任务后,各试训省市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人防训练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训练规定和训练大纲组织开展训练,从实践上验证了大纲规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今年3月,编写办公室根据试训和军事斗争准备检验评估发现的问题,充分吸纳试训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训练规定和训练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是调整了大纲数量,大纲分册由10本减少到8本,同时调整了部分训练对象的训练时间、训练科目、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人防训练的使用范围、人防训练领导小组的组成方式、训练经费保障等事项。例如,有的试训单位提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单位训练时间太长,我们依据实际将其训练时间由50天缩短到40天。